本文目录一览
三笔反文的字有哪些?
部首为 攵 的汉字: 笔画0 攴 攵 笔画2 收 考 笔画3 攸 改 攺 攻 攼 笔画4 攽 放 玫 笔画5 政 敀 敂 敃 敄 故 笔画6 敋 敇 效 敉 敌 敖 笔画7 敐 敚 敎 敏 救 敒 敓 敔 敕 败 叙 教 敛 敝 敢 笔画8 敩 敨 敪 敜 敞 敟 散 敦 敬 笔画9 敫 敭 数 笔画10 敻 敳 敶 笔画11 敌 敷 数 敹 笔画12 敾 整 敿 笔画13 斁 敛 毙 笔画15 斄 笔画16 斆
反文旁的笔画笔顺?
反文旁是指“攵”,其笔画笔顺是:丿一丿乀。
攵,共4画,象形字,楷书中从“攴”(pū)字变形,变为反写的“文”字,不可写作3画的“夂”或“夊”。
中文名:反文旁
偏旁部首:攵(反文旁)
汉语拼音:fǎn wén páng
笔画顺序:丿一丿乀(撇 横 撇 捺,共4画)
攵康熙字典解释
【卯集下】【攴部】
攵·康熙筆画:4·部外筆画:0
《廣韻》凡从攴者,作攵同。《正字通》九經字樣作攴,今依石經作攵,與文別。《郭忠恕·佩觿集》用攵代攴,將无混旡,若斯之流,便成兩失。
反文旁:【攵】笔画顺序
(丿)撇(一)横(丿)撇(㇏)捺
反文旁的字有:牧(牧场、牧羊、放牧、牧羊犬、牧羊人)
放(放心、放学、放纵、放弃、放生、放手、放水、放肆)
反文旁字的笔顺是一撇,二横,三撇,四捺。反文旁带出许多字如放,收,攻,攸,改,孜,败,牧,政,故,敖,敌,效,教,救,赦,敏,敢,散,敬,数,败,敛,敕,敦…
反文旁为攵,笔画笔顺是:撇、横、撇、捺。
攵 [pū],汉字部首之一。在现代汉字中,“攴”大多写成“攵”,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“攴”的写法。从“攴”的字多与打、敲、击等手的动作有关。
古籍解释
康熙字典
《广韵》凡从攴者,作攵同。《正字通》九经字样作攴,今依石经作攵,与文别。《郭忠恕·佩觿集》用攵代攴,将无混旡,若斯之流,便成两失。
反文旁的笔画。第一笔是撇,第二笔是横,第三笔是撇。第四笔是捺。反文旁的笔顺先上后下。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注意,要和折文分清。夂。折文是三笔。第一笔是,撇,第二笔是横撇,第三笔是捺。也就是反文旁是四笔,折文旁是三笔。通常人们牢记四笔反文,三笔折文。例如放学的放。到处。
反文旁为攵,笔画笔顺是:丿一丿丶,撇横撇捺
折文旁是啥意思?
反文旁,有四笔,撇横撇捺要牢记;折文旁,有三笔,二笔横撇不分离。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。古代人把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的左方称为"偏",右方称为"旁",如今合体字各部位的部件统称为偏旁。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,由形旁和声旁组成,所以,"偏旁",主要包含形旁和声旁两类。如"语"字,由"言"和"吾"两个偏旁组成;"盆"字由"分"和"皿字底"两个偏旁组成;"问"字由"门字框"和"口"两个偏旁组成。
哲文的偏旁是什么?
一、哲的部首:口
二、拼音:zhé
三、释义:
1、有智慧:~人。~嗣(称别人子孙的敬辞)。
2、聪明智慧的人:先~。
四、笔画:横、竖钩、提、撇、撇、横、竖、竖、横折、横
相关组词:
1、彦哲[yàn zhé]
贤智之士。
2、俊哲[jùn zhé]
亦作“俊喆”。才识不凡的人。
3、才哲[cái zhé]
才智卓越的人。
4、哲思[zhé sī]
精深敏捷的思虑。
5、哲嶷[zhé yí]
亦作“喆嶷”。聪颖卓越。
“折文旁”共有三画,一般位于汉字的上方或下方,属于上下结构,比如备、务、夏、复、冬等。
1、折文旁(夂)的字有:处、処、冬、务、各、条、咎、备、昝、复、夏、务、惫、夐、忧、螽、夒、夔。
2、折文旁和反文旁的区别:反文旁,有四笔,撇横撇捺要牢记;折文旁,有三笔,二笔横撇不分离。(附注:二笔——第二笔的意思。)
哲的偏旁是口,文的偏旁是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