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读者,对于“仄起平落“中的“平”与“仄”各代表什么和诗词中平起仄收是怎样判断的,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。因此,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“仄起平落“中的“平”与“仄”各代表什么和诗词中平起仄收是怎样判断的的知识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。

本文目录一览

“仄起平落“中的“平”与“仄”各代表什么 仄代表第几声.平代表第几声.

四个声调中,一声与二声(即阴平和阳平)为“平”,三声与四声(即上声和去声)为“仄”

返回目录

诗词中平起仄收是怎样判断的

以今音来讲,一声二声为平,三声四声为仄。古音来讲,平分阴平阳平,上去入为仄。今音就是取消了入声。
平仄是近体诗的要求,就是自唐以后的格律诗。有三种形式:律诗、绝句、排律。
近体诗五七言只有四种句型:
(平平)仄仄平平仄
(仄仄)平平仄仄平
(仄仄)平平平仄仄
(平平)仄仄仄平平
“起”看第二字,“收”看尾字。便知道是什么起什么收了。
实例说明: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
其中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便是“平平仄仄平平仄”(其中“西“古音入声为仄),便是平起仄收式。
135不论,就是第一第三第五字是可平可仄的;246分明,就是第二第四第六字平仄是固定格式。所以虽然第一字的窗是平声我们也不能看的,只看第二字含字是平声便知是平起句。
比如”一枝红杏出墙来“是”仄平平仄仄平平“(一、出古音为仄),我们通过看第二字和尾字就可判定是平起平收句。

返回目录

对联讲究:上平下仄还是

对联必须是上仄下平么?
是的。因为对联的基本要求是“仄起平收”:仄(声调第三声、第四声)起,平(声调第一声、第二声)收,也就是联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是上联,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。

返回目录

对联中的平仄音到底是什么啊

你的说法是对的。普通话的平仄归类,阴平、阳平为平,上声、去声为仄。
在现代汉语四声中,分为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及去声。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,即所谓第一声、第二声。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,一部份仍是上声。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。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,即第四声。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;变为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及去声里去了。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: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

返回目录

怎样看一首古诗是仄起平收

以今音来讲,一声二声为平,三声四声为仄。古音来讲,平分阴平阳平,上去入为仄。今音就是取消了入声。
平仄是近体诗的要求,就是自唐以后的格律诗。有三种形式:律诗、绝句、排律。
近体诗五七言只有四种句型:
(平平)仄仄平平仄
(仄仄)平平仄仄平
(仄仄)平平平仄仄
(平平)仄仄仄平平
“起”看第二字,“收”看尾字。便知道是什么起什么收了。
实例说明: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
其中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便是“平平仄仄平平仄”(其中“西“古音入声为仄),便是平起仄收式。
135不论,就是第一第三第五字是可平可仄的;246分明,就是第二第四第六字平仄是固定格式。所以虽然第一字的窗是平声我们也不能看的,只看第二字含字是平声便知是平起句。
比如”一枝红杏出墙来“是”仄平平仄仄平平“(一、出古音为仄),我们通过看第二字和尾字就可判定是平起平收句。

返回目录

平仄分别是1234声里的几声

平声是1、2声;仄声是3、4声。

平仄,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。“平”指平直,“仄”指曲折。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,如《切韵》、《广韵》等,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,称为平、上、去、入。除了平声,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,故统称为仄声。

拓展资料

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,称为格律。平声和仄声,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。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。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。所谓声调,指语音的高低、升降、长短。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,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,平指平直,仄指曲折。

上声,去声,入声为仄,剩下了的是平声。

普通话入声消失,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、阳平,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。

起源

古汉语中的平仄

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、上(shǎng)、去、入四声。“平”指四声中的平声;“仄”指四声中的仄声,包括上、去、入三声。

传统:按传统的说法,平声是平调,上声是升调,去声是降调,入声是短调,明朝释真空的《玉钥匙歌诀》曰:

平声平道莫低昂,

上声高呼猛烈强,

去声分明哀远道,

入声短促急收藏。

简单来说,区别平仄的要诀是“不平就是仄”。

平仄目的

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,可以取悦于读者,或可以传情达意,给人启发。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,读起来抑扬顿挫、朗朗上口,平仄之说就此诞生。

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,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,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,大大地误入歧途、有违初衷。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、因地而异、因人而异,众说纷纭,难以统一、难以规范,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,学会的人无法运用,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,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。

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、服务大众,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,让人觉得高不可攀、望而生畏。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,应该走进课堂、走进课本、走进考卷,让教师、学生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、共同参与。李白、王维、苏东坡、辛弃疾等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出律,所以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,都不应过于拘泥于诗词格律、平仄之说,当以诗词的意境为重、气势为重。至于诗词的音调只要读起来顺口即可。

返回目录

对联中的仄起平收什么意思

对联,顾名思义,是成对的,分为上下两联对仗工整,平仄协调的言简意赅的对偶句子。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,下联末字用平声。这也就是所谓的“仄起平收”。

返回目录

平仄相偕指什么例如… 仄起平收指的是上联的尾声为几声,下联尾声为几声例如…急需,谢谢

对联,顾名思义,是成对的,分为上下两联对仗工整,平仄协调的言简意赅的对偶句子。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,下联末字用平声。这也就是所谓的“仄起平收”。

返回目录

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,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“顶一下”以表示您的肯定。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,也请点击“踩一下”,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。